【韶關日報】又見“山里紅” 溫暖學子心——韶關學院以課后服務助力“雙減”背景下的地方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2023年1月10日)
媒體鏈接:
自2022年4月以來,為助力地方基礎教育發展,韶關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圍繞“雙減”政策的落實落地,成立“山里紅”課后服務志愿隊,將實踐育人與課后服務融合到大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之中,積極做好高校助力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大文章。
黨建引領搭建平臺促共贏
“自從成為‘山里紅’的一員,每周的課后服務活動讓我忙碌而充實,每次跟孩子們的親密接觸,讓我活力倍增。在‘山里紅’的志愿服務里,讓我切實感受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給自己帶來的成長。”“山里紅”志愿服務隊成員、學生黨員陳舒婷在活動后感慨道。
“山里紅”志愿服務隊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依托黨建共建平臺,強化隊伍激勵,凝聚紅色力量,充分發動師生黨員首挑“雙減”重任,以數統學院學生第一黨支部學生黨員為基礎招收志愿骨干,結合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堅持每月開展兩次“送教入校”活動,覆蓋湞江區花坪實驗學校9個班級的275名學生,形成課后服務的常態化機制。同時,開展結對幫扶,打造黨建亮點,創建“大手牽小手”黨建品牌項目,引導學生黨員志愿者對花坪實驗學校中小學生開展“一對一”結對輔導,截至目前,已建立20余對結對幫扶關系,在精準幫扶中確保了“雙減”政策的落地見效。
打造品牌創設精品助成長
“禮儀演講、書法臨摹、籃球比賽……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打破了學生原本枯燥的課后生活,特別是圍棋比賽,孩子們特別喜歡,還極大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與能力。我校學生參加全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數學單科成績與總成績比去年均有了明顯的提升,‘山里紅’志愿服務隊的幫助功不可沒。”花坪實驗學校校長楊慶元介紹道。
“山里紅”志愿服務隊從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出發,以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目的,以學生志愿者為骨干,結合“送教入校”活動,為花坪實驗學校的孩子們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特色課程,立足學科專業優勢,面向花坪實驗學校全體學生設立了“棋人弈事”圍棋社、書法協會等十余個興趣社團,并廣泛動員數學與統計學院現有的社團骨干擔任志愿者,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花坪實驗學校學生廣泛開展科創類、藝術類、語言類和學科素養類活動,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和知識能力“雙升”。在課后服務的同時,志愿者積極深化調查研究,探索“雙減”工作新路徑。圍繞大學生黨員賦能“雙減”實踐的探索,發放調查問卷400余份,成功申報校級黨建與思想政治研究課題1項;圍繞“雙減”政策背景下趣味數學課堂的打造,成功申報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項,為“雙減”政策的落實融入了新力量、新思考。
非遺進校園傳統文化助“雙減”
上月9日,韶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派蔡家拳傳承人廖錦星的家里格外熱鬧,“山里紅”志愿服務隊一眾隊員在韶關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黨委書記鄧春林的帶領下來到他家登門拜訪。廖錦星熱情介紹著南派蔡家拳的傳承歷史、拳路特點、保護現狀等,并引導學生思考著如何挖掘和利用南派蔡家拳的現代價值。
據悉,“山里紅”志愿服務隊在開展課后服務過程中,堅持聚焦傳統文化建設,主動融入地方民風民俗,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育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發揚者。為此,志愿服務隊成員主動拜訪南派蔡家拳傳承人,旨在深入挖掘傳統武術育人價值,把傳統武術融入課間生活,并結合學生興趣愛好,開設傳武課程,成立傳武表演隊,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民族傳統體育精神。此外,志愿隊成員還積極建立非遺社團,將舞獅、藤工藝編制技術等韶關非遺元素充分引入社團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講故事、表演節目、手工實踐操作等方式,把傳統文化的精髓以新穎的方式滲透到日常學習生活中,逐步形成基于民風民俗文化和學校特色相融合的校本課程活動,為“雙減”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